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轆轤轉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轆轤轉關

轆轤轉關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指雙眼不由自主地旋轉動搖,狀如轆轤(古代汲水用的滑輪)轉動,故名。此證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「眼球振顫」(nystagmus),其特徵為眼球呈現節律性、不自主的擺動或旋轉,可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風熱上擾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轆轤轉關的發生與肝、腎、風邪關係密切:

  1. 肝風內動:肝主目,若肝陰不足,肝陽上亢,或肝血虧虛,風陽上擾,可致目系失養,引發眼球震顫。
  2. 風熱上攻:外感風熱之邪,循經上犯目系,導致經絡氣血失調,目珠動搖不定。
  3. 腎精虧虛:先天稟賦不足,或久病傷腎,腎精虧損,不能上濡目竅,亦可引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可見雙眼不自主、節律性的震顫或旋轉,或水平擺動,或垂直顫動,嚴重者可伴隨視物模糊、頭暈目眩等症狀。若因風熱所致,或兼見目赤、畏光、流淚;若因肝腎陰虛,則可能伴隨耳鳴、腰膝痠軟等虛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治療上,當辨證施治,以疏風清熱、平肝熄風或滋補肝腎為主:

  1. 風熱上擾證
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,通絡明目
    • 方藥:通肝散(出自《世醫得效方》)加減,可酌加防風、菊花、鉤藤等疏風清熱之品。
  2. 肝風內動證

    • 治法:平肝熄風,養血明目
    • 方藥: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加減,配合石決明、白蒺藜等潛陽熄風。
  3. 肝腎陰虛證

    • 治法:滋補肝腎,益精明目
    • 方藥: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加減,可佐以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。

古籍記載

此證首見於元代危亦林《世醫得效方·卷十六》,書中記載:「轆轤轉關,目睛旋轉不定,宜通肝散治之。」後世醫家亦多從肝風、風熱論治,並結合補益肝腎之法,以調和目系氣血,使目珠得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