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轆轤轉關外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轆轤轉關外障
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眼珠偏斜或吊起,轉動失靈,難以回歸正位之病證。其名「轆轤」喻眼珠轉動如車輪失軸,偏離常軌;「轉關」則形容目睛轉動受阻,開闔失調。

病因病機
本證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認為主因「肝臟熱極,風毒入腦」所致。中醫理論中,肝開竅於目,肝經風熱上攻,或肝陰不足、虛風內動,皆可擾及目系。若熱毒熾盛,挾風邪內竄腦絡,致筋脈拘急或弛緩,則目睛牽引失衡,發為偏視。此外,痰濕阻絡、氣血瘀滯,或外傷損及目系,亦可能引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可見單眼或雙眼偏斜,目珠固定於某一方位,轉動困難,或伴有視物昏矇、頭痛目赤等症。若風熱偏盛,多兼見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;若屬虛風內動,則常見眩暈耳鳴、肢麻顫動。

相關典籍與辨證
《龍木論》將此證歸類於「外障」,強調風熱實邪為患,治法以清肝瀉火、息風通絡為主。後世醫家進一步區分虛實:

  • 實證:多因肝膽火熾或風痰上擾,治宜龍膽瀉肝湯、鉤藤飲加減。
  • 虛證:常見肝腎陰虧,虛風內動,方選鎮肝息風湯或大定風珠化裁。

鑑別診斷
與「目偏視」相似,然「轆轤轉關外障」更強調眼珠轉動失靈之動態病機,且多伴隨風熱或痰瘀標實之象。若見瞳神散大、視物顛倒者,需與「瞳神反背」鑑別。

附:名詞考據
「轆轤」原指井上汲水之輪軸,此處借喻眼珠轉動失序;「轉關」出自《黃帝內經》,形容機關不利,引申為目睛調節失常。此病名形象反映其病機特徵,體現中醫取象比類之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