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驢嘴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驢嘴風

病名:驢嘴風,又稱「驢咀風」,屬中醫外科病證之一,記載於《重樓玉鑰》卷上。此病以「下唇生瘡腫脹下垂」為主要特徵,因其形似驢嘴下垂而得名。
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痰毒鬱結、邪火上衝所致。患者或因脾胃積熱,濕熱內蘊,久而化火;或因外感風熱毒邪,蘊結於唇部經絡,導致氣血壅滯,發為腫瘡。其病位主要涉及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,因二經皆環繞口唇,熱毒上攻則易發為此疾。

臨床表現
初起時,下唇生一小紅瘡,形如粟米,逐漸腫大,致使下唇下垂外翻,甚者長出數寸,疼痛劇烈,難以忍受。患者多伴隨全身症狀,如惡寒發熱、頭痛、口乾煩渴,舌質紅、苔黃膩,脈象洪數或滑數。若熱毒熾盛,可進一步化膿潰爛,加重病情。

治法
以「瀉火解毒、消腫止痛」為治療原則,內服外治並行。

  1. 內治方藥

    • 主方選用 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加減,以清熱解毒、消癰散結。
    • 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黃芩、梔子等苦寒瀉火之品;
    • 若腫脹甚者,加赤芍、丹皮涼血活血;
    • 若兼痰濕,可佐以半夏、陳皮化痰散結。
  2. 外治法

    • 初起可用 金黃散(大黃、黃柏、薑黃、白芷等)調敷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;
    • 若已成膿,宜切開引流,外敷 生肌玉紅膏 以化腐生肌。

相關病證鑑別

  • 唇瘡:泛指口唇生瘡,範圍較廣,未必伴隨腫脹下垂;
  • 唇風(又名「繭唇」):以唇部乾裂、脫屑、瘙癢為主,多因血虛風燥或風熱蘊結所致,與驢嘴風之熱毒熾盛有別。

古籍參考
除《重樓玉鑰》外,《外科正宗》、《醫宗金鑒》等亦對類似唇部疾患有所論述,可互參辨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