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呂田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呂田

呂田,字心齋,清代河南新安人,為中醫學領域之重要醫家,尤精於傷寒與溫病學說。其醫學成就主要體現在對前人著作之整理與闡發,並結合臨床實踐,編纂多部醫籍,對後世中醫理論發展具一定影響。

學術貢獻

  1. 《傷寒條辨摘要》
    此書為呂田摘選楊璿(字玉衡)《傷寒溫疫條辨》之精要而成。楊氏原書以辨析傷寒與溫病異同為核心,提出「溫病與傷寒迥異」之觀點,並創立「升降散」等方劑以治溫疫。呂田擷取其中關鍵論述,重新編次,使內容更為簡明,便於後學掌握傷寒與溫病之辨證綱領。書中強調「寒溫分治」之理,反映清代醫家對溫病學體系之深化。
  2. 《天花精言緒余》
    此書專論天花(痘疹)之診治,屬中醫兒科與溫病學範疇。清代天花流行,呂田結合前人經驗,系統整理痘疹之病因、病機及治法。書中可能援引《痘疹心法》等經典,探討「氣血盛衰」與痘疹順逆之關係,並提出調和營衛、透邪外達等治療原則,展現中醫對疫病之辨證思維。

學術背景與影響

呂田所處之清代中葉,正值溫病學派興盛時期,葉天士、吳鞠通等醫家確立「衛氣營血」與「三焦辨證」體系。呂田雖非溫病學派代表人物,但其著作反映當時醫界對傷寒與溫病異同之關注,尤其《傷寒條辨摘要》可視為寒溫學說交融之過渡性文獻。其對楊璿學說之摘要,亦間接推動溫病理論之普及。

中醫理論連結

  • 傷寒與溫病之辨:呂田承襲楊璿觀點,區分傷寒(外感風寒)與溫病(熱性外感)之病因病機。傷寒多循六經傳變,溫病則易化燥傷陰,治法上傷寒重辛溫解表,溫病主清熱透邪。
  • 痘疹治療:中醫視天花為「穢毒內蘊」,呂田可能強調「解毒透表」與「扶正托毒」並用,契合《內經》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之旨。

呂田之著作雖以摘要為主,然其整理之功,對清代醫學知識之傳播具有實用價值,亦為研究中醫傷寒學與溫病學互動的重要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