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侶山堂類辨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《侶山堂類辨》是清代醫學家張志聰於1663年撰寫的醫學著作,共分上下兩卷。上卷主要採用問答形式,論述了臟腑功能、病原、病癥、病種、證治和方劑等內容。下卷則主要闡述了藥性和方劑配伍的知識。

這本書對古代醫學理論進行了深入的辨析,糾正了其中的謬誤。同時,它也對六經和臟腑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的闡述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。因此,《侶山堂類辨》在清代醫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
該書的上卷主要論述了臟腑的功能,如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腎和三焦的主要功能。例如,心主血脈、肺主呼吸、肝主疏泄、脾主運化、腎主藏精,而三焦則主管通行功能。書中也提到,心為五臟之主,肺為六腑之主,肝為五行之主,脾為五味之主,腎為五藏之主。此外,該書還闡述了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腎分別藏有神、魄、魂、意和精的說法。

該書也詳細論述了病的原因和種類。其中,外感病主要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和火六淫,而內傷病則與情志、飲食、勞倦和房事等有關。此外,該書還對常見的病癥進行了描述,如表證、裏證、陰證和陽證。這些病癥的特徵和症狀,使人們更容易對不同的病狀進行判斷和治療。

證治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,確定治療方法的過程。《侶山堂類辨》提出了一系列證治的原則,如扶正祛邪、急病治其標、慢病治其本、急則治其表、緩則治其裡、急則治其陽、緩則治其陰等。這些原則對於合理確定治療方案非常有用。

此外,該書還介紹了一些方劑,例如解表散寒的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、葛根湯、白虎湯、大青龍湯等;清熱解毒的方劑有黃連解毒湯、大黃黃連瀉心湯、三黃瀉心湯、牛黃清心丸等;利濕退黃的方劑有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、大柴胡湯等。

總的來說,《侶山堂類辨》是一本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,對清代醫學史有重要影響。它提供了對清代醫學思想的重要窗口,同時也為後世的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