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綠風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綠風內障
綠風內障為中醫眼科病名,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又稱「綠風」、「綠風內障證」、「綠水灌珠」或「綠風變花」。此症以眼珠劇痛、牽連眼眶及頭額、抱輪紅赤(白睛周邊充血)、黑睛(角膜)霧狀混濁、瞳神(瞳孔)散大且呈淡綠色為主要特徵,其臨床表現類似現代醫學之「急性充血性青光眼」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綠風內障的發病與肝膽功能失調及氣血陰陽失衡密切相關,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:
- 肝膽風火升擾:因情志不遂、肝鬱化火,或外感風熱之邪引動肝膽火熾,風火相煽,上攻目竅,導致氣血壅滯,神水(房水)排泄受阻,眼內壓力驟增而發病。
- 陰虛陽亢,氣血不和:肝腎陰虛,陰不制陽,虛火上炎;或氣血運行不暢,脈絡瘀阻,致使目絡失養,瞳神失於斂縮,神水瘀積而成內障。
辨證論治
根據病因不同,治法亦有差異:
- 肝膽風火證:症見頭目脹痛劇烈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。治宜平肝熄風、瀉火解毒,方選《綠風羚羊飲》(羚羊角、黃芩、玄參、知母等)加減,以清泄肝膽實火,疏通目絡。
- 陰虛陽亢證:症見眼脹視矇、眩暈耳鳴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治宜滋補肝腎、調和氣血,方用《明目地黃丸》(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菊花等)滋陰潛陽,輔以活血通絡之品。
古籍論述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綠風內障,瞳神散大,色淡綠,乃肝膽痰火鬱結所致。」強調痰火與氣滯在發病中的影響。此外,《銀海精微》亦載:「綠風之症,頭旋額痛,眼內瘀血灌睛」,進一步描述其與血瘀證候的關聯。
此症屬眼科急症,古籍多強調「急瀉肝膽」以緩解標證,後續再調理本虛。臨床須結合四診,細辨虛實寒熱,方可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