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綠水灌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綠水灌瞳

綠水灌瞳為中醫眼科病名,首載於《一草亭目科全書》,屬「五風變內障」之一,與「綠風內障」同義。此症以瞳神散大、色呈淡綠、視物昏矇為主要特徵,多因肝膽風火亢盛,或陰虛陽亢,痰濕上擾清竅所致,病機與氣血失和、經絡壅滯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膽火熾: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火性上炎,灼傷目絡,致瞳神氣血失調。
  2. 痰濕上泛:脾失健運,濕濁內停,聚而為痰,痰濕挾肝風上攻目系,阻塞玄府。
  3. 陰虛陽亢: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上擾清竅,瞳神失養而散大。
  4. 氣滯血瘀:七情內傷或外傷導致氣血瘀阻,目中脈絡不通,神水瘀積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瞳神變化:瞳神散大,展縮失靈,邊緣隱現青綠色澤。
  • 視覺異常:視物模糊如隔雲霧,或見虹視(觀燈有彩圈),甚者暴盲。
  • 伴隨症狀:頭目脹痛、眼珠堅硬如石,或兼見噁心嘔吐、胸悶脅痛等全身症狀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火上炎證:目赤脹痛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  2. 痰濕阻絡證:頭重如裹、胸脘痞滿,舌苔白膩,脈滑。
  3. 陰虛陽亢證:眩暈耳鳴、五心煩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4. 氣滯血瘀證:眼痛如刺、視力驟降,舌暗或有瘀斑,脈澀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以「平肝熄風、化痰通絡、滋陰降火」為主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肝火熾盛:用「綠風羚羊飲」加減,清肝瀉火。
  • 痰濕阻滯:選「半夏白朮天麻湯」合「五苓散」,健脾化濕。
  • 陰虛陽亢:予「知柏地黃丸」滋腎陰、潛虛陽。
  • 氣血瘀滯:以「血府逐瘀湯」活血通絡,佐以利水明目之品。

此症與西醫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強調整體調理,透過藥物、針灸(如取睛明、太衝等穴)及導引法,調和臟腑氣機以治本。歷代醫家如傅仁宇《審視瑤函》亦詳述其變證,謂「綠風內障,久則黃仁變色」,提示及早辨治之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