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是一個中醫術語,形容四肢屈曲而無法伸直的狀態,常和拘、急一起提及,例如拘攣、攣急,多與筋病相關。攣可依病情分為虛、實、寒、熱四種病證。虛攣多因血虛無法滋養筋脈而發生,治療宜以補肝血、養筋脈的方法,如使用四物湯、養血地黃丸等方劑。實攣則是因受到外邪的風寒入侵,內有實熱等因素所致,治療上宜外散風寒,內清實熱,活血舒筋,例如使用活血通經湯。寒攣的表現是脛肚向後痛,筋脈拘急,治療宜通陽散寒,活血通脈,例如使用烏頭湯、《千金方》中的薏苡仁湯等藥方。炎熱環境下引發的攣,即《內經》稱之為肝氣熱則筋膜乾,筋膜乾則筋急而攣,治療宜清熱養血,滋陰通絡,適用生地、當歸等藥物;也可以使用六味丸加入牛膝、當歸等,詳情可見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

攣的症狀表現為筋脈拘急,無法伸展,且疼痛劇烈。病情可分為虛、實、寒、熱四種。虛攣多是由於血虛無法滋養筋脈所致,治療應該著重補肝血、滋養筋脈,例如使用四物湯、養血地黃丸等方劑。實攣則是由於外邪風寒入侵,內有實熱等原因造成的,治療應以驅散風寒、清理實熱、活血舒筋為主,例如使用活血通經湯等。寒攣則主要表現為脛肚向後疼痛,筋脈拘急,治療應以散寒、活血通脈為主,例如使用烏頭湯、《千金方》中的薏苡仁湯等方劑。至於熱攣,即《內經》所述的肝氣熱則筋膜乾,筋膜乾則筋急而攣,治療應注重清熱養血、滋陰通絡,可以使用生地、當歸等藥物,或者使用六味丸加入牛膝、當歸等藥物(具體可參考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)。

攣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、內有實熱或肝氣熱,導致筋脈拘急、屈而不伸。臨床表現為筋脈拘急、屈而不伸,疼痛難忍。可分為虛、實、寒、熱四種證候。虛攣多因血虛無法養筋脈所致,治宜補肝血、養筋脈,使用四物湯、養血地黃丸等藥方。實攣由外受風寒,內有實熱等因素所致,治宜去風寒、清實熱,活血舒筋,例如活血通經湯。寒攣則表現為脛肚向後疼痛,筋脈拘急,治宜溫通陽氣、活血通脈,使用烏頭湯、千金方中的薏苡仁湯等藥方。熱攣即肝氣熱而筋膜乾,筋膜乾則筋急而攣,治宜清熱養血、補益陰虛,使用生地、當歸等藥物,或者使用六味丸加牛膝、當歸等藥物(參考證治準則·雜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