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攣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攣節,證名。骨節拘攣之證。為骨痹之外證。《素問.逆調論》:「病名曰骨痹,是人當攣節也。」以腎虛髓涸,致筋燥失養,攣縮而急。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:「腎脂不長,則髓涸而氣不行,骨乃痹而其證內寒也。」「外證當攣節,則以髓少而筋燥,故攣縮而急也。」
攣節是骨節拘攣的證候。它是骨痹的一種外在表現。《素問·逆調論》中說:「病名曰骨痹,是人當攣節也。」這是說,骨痹的患者會出現骨節拘攣的症狀。
攣節的發生,主要是由於腎虛髓涸,導致筋脈失養,從而出現筋脈攣縮、急迫疼痛的症狀。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中說:「腎脂不長,則髓涸而氣不行,骨乃痹而其證內寒也。」「外證當攣節,則以髓少而筋燥,故攣縮而急也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如果腎脂不長,就會導致髓液枯竭,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導致骨痹的發生。而骨痹的患者,除了會出現骨節拘攣的症狀之外,還會出現內寒的症狀。
攣節的治療,主要是以補腎益髓、養筋潤燥為主。可以使用熟地黃、山藥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肉蓯蓉等中藥材,以起到補腎益髓、養筋潤燥的作用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等外治方法,以緩解症狀。
攣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骨痹症狀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骨節變形,甚至導致殘疾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攣節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到醫院進行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