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卵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卵縮

卵縮,又稱囊縮,為中醫證名,指睪丸上縮之病證。此證屬足厥陰肝經病變範疇,與肝經氣血失調、筋脈失養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經絡與臟腑關係

《靈樞·經脈》載:「足厥陰氣絕則筋絕。厥陰者,肝脈也。肝者筋之合也。筋者,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也。故脈弗榮則筋急,筋急則引舌與卵,故唇青舌卷卵縮,則筋先死。」

肝主筋,足厥陰肝經循行環繞陰器,若肝經氣血不足或寒邪凝滯,則筋脈失於濡養,導致筋急拘攣,牽引睪丸上縮,甚則伴見唇青、舌卷等危候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寒凝肝脈:外感寒邪直中肝經,或陽氣虛衰,陰寒內盛,導致筋脈收引,引發卵縮。
  2. 肝氣鬱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久則氣滯血瘀,筋脈拘急。
  3. 氣血虧虛:肝血不足,筋失所養,或腎陽虛衰,不能溫煦肝經,亦可致卵縮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睪丸向腹內收縮,甚則隱入腹股溝或腹腔。
  • 可伴陰囊緊縮、少腹拘急疼痛。
  • 嚴重者可見唇色青紫、舌體卷縮,此為肝經氣絕之危象。

相關證候辨析

卵縮屬陰縮範疇,陰縮泛指前陰內縮之證,包括男性陰莖、陰囊及女性陰戶收縮。而囊縮則專指陰囊緊縮,常與卵縮並見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卵縮,以溫經散寒、疏肝理氣、養血柔筋為主,具體用藥需辨證施治:

  • 寒凝肝脈:選用暖肝煎、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等。
  • 肝氣鬱滯:可予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  • 氣血不足:以補肝湯、右歸丸等調補肝腎。

此證若見唇青舌卷,屬肝經氣絕之危候,需急予溫陽救逆之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