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捋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捋法

捋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最早記載於《金匱要略·雜療方》,其操作方式為沿患者肢體外側面,由近端(靠近軀幹處)向遠端(肢體末端)單方向推動。此法屬「推拿八法」中之疏導類手法,具有行氣活血、疏通經絡之效,臨床多用於肢體痠痛、氣滯血瘀等證。

操作要領

  1. 施力方向:順應肢體經絡走向,如手臂外側屬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,捋法常循此路線操作,以助氣血外行。
  2. 力度控制:以掌根或拇指緊貼皮膚,力度均勻沉穩,不可輕浮或過重,以達到「推而不滯,捋而不浮」之效。
  3. 速度節奏:動作連貫緩慢,每分鐘約60-80次,配合患者呼吸節律,增強導氣作用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痧症治療:如《壽世保元·發痧》所述,先以捋法使氣血聚於指端,再行刺絡放血,可泄邪熱、解痙攣。
  • 經絡調理:針對上肢麻木、肩臂拘緊,捋法可鬆解局部筋肉,促進經氣流通。
  • 傷科病症:配合揉法、拿法,用於跌撲損傷後之瘀腫,助消散結滯。

機理探討
捋法之效,基於中醫「通則不痛」理論。通過外力引導,使衛氣布散、營血暢行,尤擅調理陽經氣機。現代研究認為,此法能刺激皮下微循環,加速代謝產物清除,與傳統「祛瘀生新」之說相合。

附:與類似手法區別

  • 推法:力道較捋法更深透,多用于穴位或局部。
  • 抹法:動作短促,常見於頭面部,而捋法路線較長,主攻四肢。

捋法雖為基礎手法,然其結合經絡辨證,可廣泛融入各科推拿治療,體現中醫「以手代針」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