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惡血入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產後惡血入肝病證簡介與治療

產後惡血入肝是病證名,指產後因鬱怒而導致惡血侵入肝臟,出現手足瘈瘲、筋攣抽搐等症狀。

產後惡血入肝的病因是由於產後氣血虛弱、肝失疏泄和鬱怒傷肝,從而導致肝氣鬱結、氣血不暢、血行不利、瘀血內阻,結果阻滯經絡,引起手足瘈瘲、筋攣抽搐等症狀。

主要臨床表現如下:

  1. 手足瘈瘲:手足不能自主運動,抽搐、麻木或僵硬。
  2. 筋攣抽搐:肌肉痙攣,連續不斷。
  3. 面色蒼白:面色無華或灰暗。
  4. 頭暈目眩:頭暈眼花、視力模糊。
  5. 心悸氣短:心悸氣短、胸悶不舒。
  6. 失眠多夢:睡眠不佳,易醒多夢。
  7. 食慾不振:食慾減退,噁心嘔吐。
  8. 大便溏薄:大便溏薄或便祕。
  9. 小便不利:尿液排泄困難或頻尿急迫。
  10. 舌質淡白:舌體較薄且蒼白,舌苔白膩。
  11. 脈沉細弱:脈搏悶沉無力,或脈搏緊弦細滑。

針對產後惡血入肝的治療,主要以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為主要方針。常用的方劑有丹皮散、桃紅四物湯、柴胡疏肝散等。

為了預防產後惡血入肝,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飲食調理,多食易消化、清淡的食物。
  4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5.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
若不及時治療,產後惡血入肝可能造成嚴重後果,如肢體殘疾甚至死亡。因此,產後婦女應重視產後惡血入肝的預防和治療,以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