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國綱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羅國綱
生平與學術背景
羅國綱,字振召,號整齋,清代湖南醫家。早年攻讀儒學,後潛心醫道,精研歷代醫籍,臨證辨證細膩,治法靈活,積累豐富驗案。其學術思想融合經典與實證,尤重脈法與臨床實用性,晚年集畢生所學,纂成《羅氏會約醫鏡》二十卷(1789年),為清代中醫重要綜合性著作。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內容特色
該書系統分類醫學知識,結構嚴謹,涵蓋以下範疇:
- 脈法:首重脈診,闡釋寸關尺分部、二十八脈象主病,強調「脈為醫之關鍵」,並附臨床驗脈心得。
- 治法精要:提出「辨證求因,審因論治」原則,注重氣血調和與臟腑生剋關係,如以五行生剋解釋病理傳變。
- 傷寒與瘟疫:析論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,並針對時疫(溫病)補充清熱解毒、透邪外達之法,反映清代寒溫學派交融。
- 雜證:分述內科諸疾,如中風、虛勞、痰飲等,結合臟腑辨證,強調「補虛不忘祛邪,攻實慎傷正氣」。
- 婦科與兒科:婦科重視衝任二脈與肝腎關係,兒科提出「稚陰稚陽」體質調護,方藥輕靈。
- 本草與方劑:精選常用藥物,按性味歸經分類,並自創多首驗方,如治痰濕之「整齋化痰丸」,配伍簡效。
- 外科與痘科:載瘡瘍辨癰疽陰陽,痘疹分順逆,外用藥結合內服托毒法。
學術貢獻
- 脈證合參:發展「以脈統證」思路,將脈象與八綱、臟腑辨證緊密結合。
- 方劑創新:所制新方多從臨床實效出發,如結合補脾與祛濕法治療水腫,體現「標本兼顧」思想。
- 文獻整理:薈萃《內經》《傷寒》至明清醫家精華,去蕪存菁,具備教科書性質。
影響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以簡明實用著稱,對後世醫家臨床指導意義深遠,尤其脈法與雜病論治部分,迄今仍為中醫研習者所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