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健亨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羅健亨

羅健亨,字沄谷,清代湖南湘潭人,為中醫學史上具獨特見解之醫家。其著作涵蓋傷寒理論、臨床診法及藥物辨析,尤以《傷寒擴論》四卷最為著名,系統性擴展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學術框架,結合自身臨證經驗,提出對六經辨證與方劑應用的新解。

學術著作與貢獻

  1. 《傷寒擴論》
    此書以《傷寒論》為基礎,深入剖析六經傳變規律,並補充歷代醫家未盡之義。羅氏特別強調「陰陽表裡寒熱虛實」八綱在傷寒辨證中的動態關係,對後世傷寒學派影響深遠。書中亦論及溫病與傷寒之異同,反映其融會貫通的學術視野。
  2. 《醫宗約徑》與《醫學破愚》
    兩書皆為簡明實用之臨床指南。《醫宗約徑》側重診法綱要,提出「脈證合參」須結合地域與體質差異;《醫學破愚》則駁斥當時醫界謬誤,如盲目套用古方而不辨證之弊,體現其重實證、反教條的醫學思想。
  3. 專論《附子辨》與《疾脈論》

    • 《附子辨》:詳述附子之毒性與峻補雙重特性,強調「炮製得宜」與「配伍君臣」為運用關鍵,並列舉誤用導致「亡陽」或「燥火」之案例,豐富了溫陽藥物的臨床理論。
    • 《疾脈論》:分析急症脈象特徵,如「促脈主熱鬱」「結代脈責氣血虛滯」,補充了脈學在急危重症中的辨證價值。

學術特色
羅健亨治學注重「以經解經,參以己驗」,善從古典醫籍中提煉核心理論,再透過臨床驗證修正。例如在《傷寒擴論》中,他重新詮釋「少陽為樞」之說,認為少陽病不僅關乎膽腑,更涉及三焦氣化失調,此論點後為部分溫病學派醫家所吸收。

其著作語言簡練,論證嚴謹,雖未形成獨立學派,然對清代湖湘醫學的發展具有承先啟後之地位,尤其對傷寒與溫病學說的交融貢獻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