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克藻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羅克藻
羅克藻,字扌炎庭,號西村,清代江西星子人,為中醫史上具代表性的醫家之一。其精研岐黃之術,醫理深厚,臨證經驗豐富,著有《醫鏡》、《本草記物》等醫籍,惜已散佚,未能流傳於世。
學術背景與著作
羅克藻所撰《醫鏡》一書,從書名推測,或為臨證醫論或診法專著,取「鏡」喻明察病機、辨證精準之意,反映其重視四診合參與辨證論治的中醫核心思想。而《本草記物》則可能為本草學著作,記錄藥物性味、歸經及臨床應用,體現其對中藥理論的深入探究。
中醫理論與臨床特色
清代中醫注重經典與臨證結合,羅克藻的學術思想或受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影響,強調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的整體觀。其診療可能融合「八綱辨證」,以寒熱虛實表裏陰陽為綱領,輔以氣血津液辨證,展現中醫辨證的系統性。
在藥物應用上,清代醫家善用「性味歸經」理論指導臨床,羅克藻或亦重視藥物配伍,如「君臣佐使」的組方原則,並可能結合江西地域特色,運用本地草藥或道地藥材,體現「因地制宜」的治療思想。
歷史定位
雖著作亡佚,但羅克藻被地方誌收錄,顯示其於清代醫林有一定影響力。其學術脈絡可能承襲自金元四大家或明清溫病學派,反映當時中醫理論的多元發展。江西地區醫家輩出,羅克藻的醫學實踐亦為該地域醫學傳承的縮影。
附註:清代醫籍散佚者眾,羅克藻生平僅見零星記載,後世可從同期醫家著作或地方文獻中窺見其學術淵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