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紹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羅紹芳
羅紹芳,字林一,清代著名醫家,四川什邡(今屬德陽)方亭人。生卒年不詳,活躍於道光年間,為道光五年(1825年)舉人。其人不僅精通經史,更潛心醫道,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皆有深厚造詣,尤擅醫理考辨與方劑學研究。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羅氏畢生致力於醫學研究,所著《醫學考辨》十六卷,成書於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,由方問經校訂。該書系統梳理中醫經典理論,並對歷代醫家學說進行考證與辨析,內容涵蓋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典籍的註解,以及臟腑經絡、病因病機、診法治則等核心範疇。書中強調「辨證求因,審因論治」,體現其重視臨床辨證與理論結合的學術特色。
學術思想與中醫理論
- 經典詮釋:羅紹芳深研《黃帝內經》,主張以五行生剋、陰陽平衡為基礎,闡釋人體生理病理變化。其對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亦有獨到見解,認為「六經非獨為傷寒設,乃百病之綱領」。
- 臟腑辨證:在《醫學考辨》中,他詳細論述五臟六腑功能與相互關係,尤其重視脾胃為「後天之本」的觀點,並結合氣血津液理論,分析內傷雜病的治療原則。
- 方劑應用:羅氏擅長化裁古方,強調「因時、因地、因人」制宜,書中收錄多首自擬驗方,體現其靈活運用君臣佐使的組方思路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羅紹芳的醫術與著作在清代四川醫家中頗具聲望,《醫學考辨》被視為中醫理論研究的重要文獻,對後世醫家的學術發展有一定啟發。其治學嚴謹,注重實證,反映出清代考據學對醫學的影響,亦展現中醫學「傳承與創新並重」的特質。
(註:本文所述中醫理論與歷史背景,均基於傳統文獻與學術考證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