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羅世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羅世瑤

羅世瑤,清代醫家,湖南新化人,生平事蹟雖鮮見於正史,然其著作《行軍方便便方》三卷(成書於1852年)頗具特色,專為行軍途中醫療救護所編纂,亦適用於民間自療。該書廣採古今醫方及筆記所載之簡便驗方,內容側重實用性與便捷性,反映清代中醫對應急醫療與民間療法的重視。

學術特色與貢獻

  1. 重視簡便驗方
    羅世瑤所輯方劑多取材於民間經驗,強調「便、驗、廉」三大原則,符合中醫「簡便廉效」的傳統。書中收錄之方,藥物易得、製法簡易,如以艾灸、刮痧等外治法處理急症,或運用常見草藥如金銀花、蒲公英等清熱解毒,體現中醫「因地制宜」的用藥智慧。
  2. 結合軍事醫學需求
    清代戰事頻仍,行軍環境惡劣,士兵易患瘴癘、跌打損傷或時疫。《行軍方便便方》針對此類情況,收錄解毒、止血、療傷等方,如以三七散外敷止血、青蒿治療瘧疾等,顯示中醫在戰地救護中的實際應用。
  3. 融匯古今醫籍精華
    書中不僅收錄《傷寒論》《本草綱目》等經典方劑,亦納入地方醫家經驗,如湘楚地區特有的草藥用法,反映羅世瑤對中醫理論與民間療法的兼收並蓄。

中醫理論背景

羅世瑤之方劑多遵循中醫「辨證論治」原則,雖為簡便方,仍注重病因病機。例如:

  • 外感病:選用蔥豉湯(蔥白、淡豆豉)發散風寒,契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其在皮者,汗而發之」之旨。
  • 傷科處理:強調活血化瘀,如以當歸、紅花配伍,體現「氣血並治」思想。

歷史定位

羅世瑤的著作屬清代「方書」類文獻,此類醫籍在明清時期盛行,旨在普及醫學知識。其價值在於保存大量實用方劑,並展現中醫在非理想醫療環境下的適應力,對研究中醫軍事醫學史與民間療法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