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適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羅適,字正之,宋代官吏,寧海(今屬浙江)人。曾任安徽桐城縣尉,任內見當地民俗「信巫不信醫」,遂致力於推廣醫藥,施藥濟民,救治甚眾。其醫學貢獻尤以編校醫書《傷寒救俗方》聞名,該書專論傷寒證治,後刻石流傳,影響深遠。

醫學背景與《傷寒救俗方》

宋代醫學承襲漢唐理論,傷寒學說以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為核心。羅適所編《傷寒救俗方》一卷,內容當屬傷寒類方劑彙編,針對當時民間誤信巫術、輕忽醫理之風,提供簡便驗方。此書由紹興年間王世臣(彥輔)作序,然《宋史·藝文志》誤記為王世臣所撰,實為羅適主導編校。

中醫理論與傷寒學

傷寒在中醫泛指外感熱病,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以六經辨證為綱,區分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六類證型,並依證施方。羅適所輯《傷寒救俗方》或參酌此體系,選錄適用於民間之方劑,如桂枝湯、麻黃湯等經典配伍,以解表散寒、調和營衛。此類方劑注重「隨證治之」,體現中醫「辨證論治」核心思想。

歷史意義

羅適施藥編書之舉,反映宋代官吏介入地方醫療的現象。其刻石傳方,不僅保存醫藥知識,更突破文字傳播限制,使民間易於取得實用醫方。此舉亦契合宋代「儒醫」風氣,士人兼通醫理,以濟世為懷。

羅適雖非醫家出身,然其推動醫藥普及,矯正巫俗,於中醫發展史中具特殊地位。《傷寒救俗方》雖佚,然其結合理論與實踐之精神,仍為後世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