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天益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羅天益
生平與師承
羅天益(約1220-1290年),字謙甫,元代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幼承家學,博通經史,後因世局動盪,轉而習醫。時值金元醫學鼎盛之際,羅氏拜入名醫李杲(東垣)門下,隨師研習十餘載,深得脾胃學說與內傷雜病診治之精髓。李杲晚年傾囊相授,羅天益不僅繼承其學術思想,更在臨床實踐中加以發揚,後獲薦入太醫院任職,成為元代宮廷醫學代表人物之一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
- 《內經類編》
羅天益遵李杲遺訓,以「分經論證,以方類聚」之法整理《黃帝內經》,歷時三載,三易其稿而成。此書雖佚,然其框架反映元代醫家對《內經》理論系統化的努力,強化了臟腑經絡與臨床方藥的結合。 - 《東垣試效方》
成書於1266年,共九卷。羅氏將李杲臨床驗方按病症分類,並附醫案佐證。書中收錄如補中益氣湯、升陽散火湯等名方,詳述其適應證與加減法,體現補土派重視脾胃陽氣、調理升降的治療特色。 - 《衛生寶鑒》
此二十四卷巨著刊於1283年,為羅天益畢生醫術之總結。全書分四部分:- 方藥論治:按外感、內傷、婦兒等科分類,強調「因證制方」之理。
- 藥理分析:結合《神農本草經》與金元藥性理論,探討藥物歸經與配伍。
- 驗案實錄:載錄疑難病案,如以溫補脾腎法治療虛寒泄瀉,展現其辨證精準。
- 針灸與養生:收錄灸法驗方及導引術,反映元代針藥並重的治療趨勢。
-
其他著述
《藥象圖》與《經驗方》雖已散佚,據史料推測,前者或為藥材圖譜,後者則集民間效方,可見羅氏對藥物形態與實用療法的重視。
學術特色與影響
- 承襲東垣,重脾胃陽氣:羅天益發展李杲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之說,臨床善用甘溫除熱法,並提出「三焦氣機」調治理論,認為上焦宜宣、中焦宜運、下焦宜溫。
- 兼融寒涼與溫補:雖屬補土派,然其方劑亦吸收劉完素清熱瀉火之長,如《衛生寶鑒》中黃連、石膏的應用,顯示金元學派間的融合。
- 注重實證與藥效:書中醫案多載明患者體質、用藥反應,體現「方證相應」的嚴謹態度,對後世醫案體例影響深遠。
羅天益之著作與理論,不僅保存了李杲學派精華,更為元代醫學由理論向臨床過渡的關鍵人物,其學術脈絡至今仍見於中醫內科與溫補學派之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