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羅周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羅周彥

生平與學醫經歷
羅周彥(生卒年不詳),字德甫,號赤誠,又稱慕齋(或作慕庵),明代歙縣(今安徽歙縣)人。幼年體弱多病,因而棄儒從醫,潛心鑽研醫道。後遊歷四方,足跡遍及吳楚、淮泗等地,結交當時醫學名家,廣搜醫書方藥,融會貫通諸家之長,醫術日益精進。曾長期僑居良安,臨證療效卓著,聲名遠播。

學術成就與著作
羅周彥博採眾家之說,歷時十餘年,編纂《醫學粹言》一書(初刊於1612年)。該書共九卷(一說十四卷),內容涵蓋中醫理論與臨床各科,是一部綜合性醫著。其編撰特色在於匯集張仲景、王叔和、劉河間、李東垣、朱丹溪、羅謙甫等歷代醫家精華,並加以系統整理。

  1. 理論基礎

    • 陰陽學說:強調陰陽平衡為養生治病之本,闡述陰陽互根、消長之理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。
    • 臟腑辨證:結合《內經》與金元四大家之論,詳析五臟六腑生理病理,尤重脾胃與元氣關係。
    • 病機分析:援引劉河間「六氣皆從火化」、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等觀點,探討內外因致病機轉。
  2. 傷寒與溫病
    書中繼承張仲景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體系,同時融入後世溫病理論,如對熱病傳變規律的補充,反映明代寒溫學說的融合趨勢。

  3. 運氣與攝生

    • 五運六氣:闡釋天人相應思想,結合運氣學說推演疾病流行與防治。
    • 養生之道:提倡「慎起居、節飲食、調情志」,融合道家導引與儒家修身理念。

臨床貢獻
羅周彥臨證注重辨證施治,擅長內科雜病與外感熱病。其治療特點包括:

  • 活用經方:化裁仲景方劑,如靈活運用桂枝湯類方調和營衛。
  • 兼取時方:吸收李東垣補土派與朱丹溪滋陰法,針對虛損病證提倡脾腎雙補。
  • 針藥並施:書中記載結合針灸與藥療的案例,體現「通其經脈,調其氣血」的治療思想。

歷史評價
《醫學粹言》被視為明代中醫理論與臨床結合的代表作之一,對後世醫家整理前人經驗具有啟發意義。羅周彥的學術風格體現了明代醫學「匯通折衷」的特色,既尊古而不泥古,在繼承中創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