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絡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絡氣

在中醫理論中,絡氣是指運行於絡脈的氣,與經氣相對。絡脈為經脈的分支,細小且遍佈全身,形成一個細密的網絡系統,負責輸布氣血至身體各處,並溝通表裡、聯繫臟腑。絡氣的運行狀態直接影響氣血的流通與臟腑功能的協調。

絡氣的生理功能

  1. 輸布氣血
    絡脈細而密,能將經脈中的氣血進一步輸送至身體末梢,如皮膚、肌肉、筋膜等處,以濡養組織。若絡氣通暢,則氣血運行無阻;若絡氣鬱滯,則可能出現局部麻木、疼痛或功能障礙。
  2. 溝通表裡
    絡脈連接經脈與體表,使內在臟腑之氣能外達於肌膚,同時將外邪或局部病變傳導至內臟。例如,外感風寒初期,邪氣可通過絡脈影響肺衛,出現發熱、惡寒等症狀。
  3. 調節陰陽
    絡氣的分佈與運行有助於平衡陰陽,尤其體現在絡脈對氣血的分配上。陽絡(如淺表絡脈)多行氣,陰絡(如深層絡脈)多行血,兩者協調則陰陽和諧。

絡氣與病理變化

當絡氣運行失常時,可能導致以下病機:

  • 絡氣鬱滯:因情志不暢、氣機不調或外邪阻滯,導致絡脈氣血運行不暢,常見於局部脹痛、青筋顯露或情緒波動相關症狀。
  • 絡氣虛弱:氣虛無力推動血行,絡脈失養,表現為肌膚萎黃、肢體無力或慢性疼痛。
  • 絡氣逆亂:氣行不循常道,可能引發出血、眩暈或肢體異常感覺,如針刺感或灼熱感。

絡氣與治療

中醫臨床重視調理絡氣,尤其在針灸用藥方面:

  • 針灸:通過刺激絡脈的絡穴阿是穴,疏通局部氣血,改善絡氣鬱滯。
  • 藥物:使用理氣通絡之品,如香附、鬱金等調氣,配合活血化瘀藥如丹參、赤芍,以恢復絡脈功能。

絡氣的理論深化了中醫對氣血運行的認識,尤其在絡病學說中,進一步探討了絡脈病變與慢性疾病的關聯,為臨床辨治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