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落架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落架風
落架風,又稱「頰車骨脫臼」、「吊下巴」,屬中醫傷科病症之一,指下頜關節脫臼,致使口部無法正常開合,影響咀嚼功能。此病名首見於清代醫家鄭梅澗所著《重樓玉鑰》卷上,為臨床常見之頜關節疾患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落架風的發生與氣血虧虛、筋脈失養密切相關。鄭梅澗指出:「此症或因酒後,或偶大笑,或大呵欠,致脫落下頦不得合架,口大開而不能咀嚼。雖屬上熱下虛,實由氣血有虧,以致胲筋弛而不收。」
- 氣血不足:肝主筋,腎主骨,若肝腎不足,或脾胃虛弱,氣血生化乏源,則筋脈失於濡養,導致頜關節周圍筋肉鬆弛,易於脫位。
- 外力誘發:如大笑、呵欠、張口過大或外力撞擊,使下頜關節超出正常活動範圍,導致脫臼。
- 上熱下虛:部分患者因陰虛火旺,上焦虛熱,下焦陽虛,氣機升降失調,筋脈失於固攝,亦可能誘發此症。
臨床表現
- 下頜關節脫位,口部大開,無法自行閉合。
- 咀嚼功能受限,言語不清。
- 局部或伴隨輕微疼痛,關節周圍筋肉緊張或鬆弛。
- 若反覆發作,可能形成習慣性脫臼。
治療方法
1. 手法復位
為首要治療方式,醫者以雙手拇指按壓患者下頜臼齒處,餘指托住下頦,施力使其復位。復位時常可聞及「喀嗒」聲,表示關節已歸位。
2. 固定療法
復位後,以布帶兜住下頦,固定於頭頂或頸後,防止再度脫位。
3. 內服藥物
- 歸脾湯:適用於氣血兩虛者,可益氣補血,健脾養心,以固攝筋脈。
- 補中益氣湯:適用於中氣下陷、筋脈弛緩者,可升陽舉陷,強化筋肉功能。
- 若兼有肝腎不足,可酌加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杜仲等補益肝腎之品。
現代醫學對應
落架風相當於現代醫學之顳下頜關節脫臼(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location),因關節頭滑出關節窩,導致功能障礙。中醫治療除手法復位外,亦強調調理體質,以防復發。
此症若反覆發作,需長期調養,補益肝腎、強筋壯骨,並避免過度張口或外力撞擊,以減少脫位風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