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落井蛾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落井蛾喉

落井蛾喉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「乳蛾」範疇,首見於清代《梅氏驗方新編》。其特徵為蛾體(即扁桃體腫脹之狀)生於喉窩深處,狀若藏於井中,故名「落井」。此證與風熱外襲、肺胃蘊熱,或虛火上炎所致之喉蛾相關,然病位較深,臨床表現與常規乳蛾略有差異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感風熱:風熱邪毒侵襲咽喉,滯留於喉窩,氣血壅滯,發為腫蛾。
  2. 肺胃熱熾:過食辛辣炙煿,肺胃積熱上攻,熱毒結聚喉間,致蛾體腫脹難消。
  3. 陰虛火炎:素體陰虧,或久病傷陰,虛火循經上灼咽喉,蛾體隱伏喉窩,反覆發作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喉窩深處可見腫脹之蛾體,色紅或暗紅,表面或有白腐。
  • 咽痛劇烈,吞咽困難,甚則痛引耳竅。
  • 或伴發熱、口乾、咳嗽等全身症狀,虛證者多見咽乾癢、午後潮熱。

證型辨治

  1. 風熱襲喉

    • 治則:疏風清熱,利咽消腫。
    • 方藥:銀翹散加減,酌加桔梗、牛蒡子、山豆根。
  2. 肺胃熱盛

    • 治則:清泄肺胃,解毒利咽。
    • 方藥:清咽利膈湯,或黃連解毒湯合涼膈散。
  3. 陰虛火旺

    • 治則:滋陰降火,潤喉散結。
    • 方藥:知柏地黃丸合養陰清肺湯,加玄參、麥冬。

外治法

  • 吹藥:選用冰硼散、珠黃散吹喉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  • 含漱:以金銀花、甘草煎湯漱口,或六神丸化水含服。

古籍考據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指出此證「蛾子生在喉窩內」,強調其病位深隱,需與表淺之乳蛾區別。歷代醫家多將其歸於「喉蛾」「喉痹」範疇,治療上注重局部與整體結合,兼顧清熱、養陰、化瘀等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