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痘

產後痘為中醫婦科病名,屬痘症範疇。傳統痘症包含天花(已滅絕)及水痘,而產後痘特指婦女分娩後感染痘邪,發為痘疹之症。因產後氣血虧虛,正氣不足,外邪易乘虛而入,發於肌表,形成痘疹。

病因病機

產後痘之成因,主要與產後氣血兩虛、營衛失調相關。分娩耗傷氣血,致使腠理不密,風熱或濕毒之邪易襲肌表,鬱於營分,外發為痘。若正氣尚可托邪外出,則痘疹透發順暢;若氣虛無力托毒,則痘疹隱伏難出,或透而不暢,甚則毒邪內陷,變生他證。

臨床表現

痘疹多見於軀幹、四肢,初起為紅色丘疹,繼而成水泡,周圍紅暈,可伴輕度發熱、乏力等症。若氣血虛甚者,痘色淡白,透發遲緩;若兼熱毒壅盛,則痘疹密布,色紅灼熱,或伴口乾、便秘等症。

治法方藥

治療以大補氣血、調和營衛為主,佐以透表解毒。基礎方選大補湯(黃芪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、官桂、茯苓、人參、當歸),此方益氣補血,助正托毒。

  • 痘疹密集、色紅灼熱者:加連翹、大力子(牛蒡子)以清熱解毒透疹。
  • 兼脾胃虛弱、泄瀉者:加肉豆蔻、炮薑以溫中止瀉,固護中焦。
  • 陰血虧虛明顯者:可酌加麥冬、生地黃滋陰潤燥。

辨證要點

  1. 氣血兩虛證:痘疹色淡,透發不暢,面色萎黃,舌淡脈弱。治宜重補氣血,稍佐升提之品如升麻。
  2. 熱毒蘊結證:痘疹紅赤腫痛,身熱煩渴,舌紅苔黃。宜清熱解毒,加金銀花、紫草等。

產後痘之調治,需緊扣「產後多虛」之特點,不可過用寒涼克伐,亦忌一味發散,當以扶正為本,透邪為標,使氣血充盛而痘毒自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