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落下頦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落下頦

病名,系指下頜關節脫臼的病證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,詳見頰車蹉條。

病因

  1. 外傷:如跌仆、扭傷、打擊等,使下頜關節受到撞擊,導致關節囊、韌帶損傷,關節脫位。
  2. 先天性因素:如下頜關節發育異常,關節囊、韌帶鬆弛,易發生脫位。
  3. 其他:如風痰、風濕等,可導致下頜關節脫位。

症狀

  1. 下頜關節疼痛、腫脹
  2. 下頜不能正常活動,張口受限。
  3. 下頜脫位後,下頦向前突出,不能閉合。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X線檢查,可以確診本病。

治療

  1. 手法復位:在局部麻醉下,醫生用手將下頜關節復位。
  2. 固定:復位後,用彈力繃帶或夾板將下頜固定2-4周。
  3. 藥物治療:可用消炎止痛藥、活血化瘀藥等治療。

預後

一般預後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導致關節囊、韌帶損傷加重,甚至關節功能障礙。

古籍原文

頰車蹉

頰車蹉,落下頦也。其病由外傷,或跌仆,或扭傷,或打擊,或風痰,或風濕,皆能致之。其症,下頦向前突出,不能閉合,張口受限,疼痛腫脹。治法,先用手法復位,復位後,用彈力繃帶或夾板固定2-4周,並用消炎止痛藥、活血化瘀藥等治療。

按語

落下頦是下頜關節脫臼的病證,多由外傷引起,臨床表現為下頦向前突出,不能閉合,張口受限,疼痛腫脹。治療上以手法復位為主,復位後固定2-4周,並用消炎止痛藥、活血化瘀藥等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