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漯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漯漯」詳解

「漯漯」一詞在中醫經典文獻中多次出現,其含義隨上下文而異,主要描述三種不同的病理狀態:

水濕寒栗之象

《靈樞·癲狂》記載:「風逆暴四肢腫,身漯漯,唏然時寒。」此處「漯漯」形容患者因風邪逆亂導致水濕停聚,出現身體寒戰、畏冷的症狀。張介賓在《類經》中註解:「漯漯,寒栗也。」指出此處「漯漯」為身體因寒而顫抖之貌。

同篇另載:「少氣,身漯漯然也,言吸吸也,骨酸體重,懈惰不能動,補足少陰。」此處描述腎陽虛衰,水氣不化所致的全身沉重、寒顫狀態,治療當補足少陰腎經。

汗出不止之狀

《素問·刺腰痛》云:「會陰之脈,令人腰痛,痛上漯漯然汗出。」此處「漯漯」形容汗出如注的狀態。張介賓註:「漯,音磊,形容汗出。」指因會陰脈氣失常導致腰痛伴隨大汗淋漓的症狀。

從經絡理論分析,會陰脈屬奇經八脈之一,其氣機失常可影響全身陽氣的固攝功能,導致津液外泄而汗出不止。

腫脹流涎之態

《靈樞·雜病》記載:「厥胸滿面腫,唇漯漯然,暴言難,甚則不能言,取足陽明。」此處「漯漯」描述口唇腫脹、涎液流溢的狀態。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面部,胃氣厥逆可導致面部腫脹、口唇濡濕、言語困難等症狀。

從病機分析,此屬陽明經氣逆亂,水濕上泛所致,治療當取足陽明胃經穴位以調和胃氣,降逆利濕。

字義與音韻考據

「漯」字讀音有多種:

  • 形容寒栗時,讀作「tà」
  • 形容汗出時,讀作「lěi」
  • 形容腫脹流涎時,讀作「luò」

此一字多音多義現象體現了中醫語言的精妙與臨床描述的細緻,需結合具體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