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六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六筋為中醫推拿學中之重要穴位組,位於腕部掌側,依序分佈六條筋脈,自橈側(拇指側)至尺側(小指側)分別為:

  1. 赤筋(浮筋)
    屬陽,與心肺功能相關,主氣機升降。古籍載其能疏解風熱,適用於外感表證或胸悶氣逆。
  2. 青筋(陽筋)
    與肝膽相繫,主疏泄。推拿此筋可調暢情志,緩解肝鬱氣滯所致之煩躁或目赤。
  3. 總筋
    位居掌後橫紋中點,為諸筋之總匯,通調三焦氣機。《小兒按摩經》強調其能治「脾肺熱盛」,對濕熱內蘊、便秘等症具疏通之效。
  4. 赤淡黃筋(心筋)
    對應心系,與血脈運行相關。手法刺激可寧心安神,改善心悸或夜寐不安。
  5. 白筋(陰筋)
    屬肺與大腸,主肅降。用於肺氣不宣之咳喘,或腸腑不通之腹滿。
  6. 黑筋(腎筋)
    歸腎經,藏先天之精。此筋深層聯繫下元,可補益腎氣,調治遺尿、虛勞等症。

理論淵源
六筋體系源於明代《小兒按摩經》,其作用機理基於「筋絡—臟腑」對應理論,透過腕部筋脈與全身氣血之聯動,調節相應臟腑功能。如「人事昏沈」屬濕熱蒙蔽清竅,推六筋可醒神開竅,體現「上病下取」之治則。

臨床應用
小兒推拿中,六筋常以掐、揉、推等手法施治,如赤筋宜清瀉實熱,黑筋則需溫補為法。成人亦可用於急症緩解,如青筋配合太衝穴,可增強疏肝解鬱之效。此六筋之辨證施術,需依五行生剋及筋色深淺(如「赤主熱、黑主寒」)為據,方得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