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不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不語
病證名,首載於《經效產寶·續編》。中醫認為,舌為心之竅,心主神明,言語功能與心氣上通於舌密切相關。產後不語多因產後氣血失調,導致心氣受阻或虧虛,或痰熱擾心,使心氣閉塞,無法上達於舌所致。此外,腎、脾、大腸等經脈亦與舌相連,其功能失調亦可引發此證。
病因病機與辨證分型
-
敗血停心
- 病機:產後惡露不盡,敗血瘀滯於心,阻礙心氣運行,致舌竅不通。
- 證候:面色紫黑、心胸悶痛、舌質暗紫,脈沉澀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、開郁通竅。
- 方藥:芎歸湯合七珍散(人參、石菖蒲、生地黃、川芎、細辛、防風、辰砂)。
-
心氣虧虛
- 病機:產後氣血耗傷過甚,心氣虛弱,無力上榮於舌。
- 證候:言語無力、心悸氣短、自汗神疲、面色蒼白,脈細弱。
- 治法:補益氣血、溫通心陽。
- 方藥:獨參湯(人參濃煎)或歸脾湯加減。
-
痰熱乘心
- 病機:產後體虛,痰濕內蘊,鬱久化熱,痰熱蒙蔽心竅。
- 證候:喉間痰鳴、胸悶煩熱、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治法:清熱化痰、和胃開竅。
- 方藥:二陳湯加膽南星、鉤藤、竹茹等。
其他相關經絡病機
- 腎虛不語:腎脈挾舌本,若產後腎精虧虛,舌失所養,可伴腰膝酸軟、耳鳴等,治宜補腎益精,方如地黃飲子。
- 脾虛濕困:脾脈連舌本,脾虛生濕,濕阻舌絡,可見舌體胖大、苔白膩,治宜健脾化濕,方如六君子湯。
- 大腸經滯:大腸經散舌下,若產後津虧便秘,腑氣不通,影響舌本,可佐以潤腸通腑之品,如麻子仁丸。
外治法
古人主張急刺眉心出血,謂「血出則語」,此為通絡開竅之法,適用於瘀血或痰熱閉阻之實證。
總結
產後不語需辨明虛實,實者多因瘀血、痰熱,虛者責之心氣不足或腎脾虧虛,臨床須結合四診,審因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