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痞滿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痞滿
定義
產後痞滿,屬中醫婦科病證名,指產婦分娩後出現胃脘部痞塞滿悶、脹滿不舒之症。此病多因產後氣血虧虛,脾胃功能受損,加之飲食失調,導致中焦氣機升降失常,形成痞滿之證。
病因病機
- 脾胃虛弱:產婦素體脾胃氣虛,或因分娩耗傷氣血,中焦運化無力,水穀不化,滯留中脘,而生痞滿。
- 飲食不節:產後過食肥甘厚味,或暴飲暴食,損傷脾胃,食積內停,阻滯氣機。
- 情志失調:產後憂思過度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胃失和降,氣滯成痞。
- 外邪內侵:產後體虛,風寒或濕邪乘虛客於脾胃,阻遏中焦陽氣,氣機不暢而致痞滿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胃脘部痞滿脹悶,按之柔軟無痛,或伴輕微壓痛。
- 次症:噯氣頻作、食慾不振、腹脹、大便不暢或溏薄,舌淡苔白膩,脈濡弱或弦滑。
證型辨治
-
脾胃氣虛證
- 表現:痞滿時輕時重,納呆乏力,面色萎黃,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。
- 治法:健脾益氣,和胃消痞。
- 方藥:異功散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)加減,可酌加砂仁、木香以醒脾行氣。
-
食滯胃脘證
- 表現:脘腹脹滿拒按,噯腐吞酸,嘔吐未消化食物,苔厚膩,脈滑。
- 治法:消食導滯,和胃降逆。
- 方藥:保和丸(山楂、神麴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萊菔子)為主方,腹脹甚者加枳實、厚朴。
-
肝胃不和證
- 表現:脘脅脹滿,噯氣頻作,情志抑鬱時加重,苔薄白,脈弦。
- 治法:疏肝解鬱,理氣和胃。
- 方藥:柴胡疏肝散(柴胡、香附、陳皮、枳殼、芍藥、甘草)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
-
寒濕困脾證
- 表現:脘悶納呆,口淡不渴,身重倦怠,苔白膩,脈濡緩。
- 治法:溫中化濕,健脾和胃。
- 方藥:平胃散(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)加乾薑、藿香。
其他療法
- 針灸:取中脘、足三里、內關、公孫等穴,以調和脾胃、疏通氣機。
- 推拿:摩腹、按揉脾俞、胃俞等穴位,助運化滯。
古籍參考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後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令人心腹痞滿。」強調產後調理脾胃為要。《景岳全書》亦載:「痞滿一證,多有脾胃不足,運化失司所致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