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風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風眼

產風眼為中醫婦科病名,指產後因調護失當,風熱邪氣乘虛侵襲目竅,或氣血虧虛、肝血不足所致眼部疾患。臨床表現以雙目眩暈、紅赤澀痛、瞼緣糜爛為主,嚴重者可伴畏光流淚、視物模糊。此症多見於產後體虛之婦人,因分娩耗氣傷血,正氣未復,腠理疏鬆,風邪易從陽明經或厥陰經上擾目系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熱外襲:產後元氣未充,衛外不固,風熱之邪循經上攻目竅,灼傷脈絡,發為紅赤澀痛。
  2. 肝血虧虛:肝開竅於目,產後失血過多,肝血不足,目失濡養,虛火內生,加之風邪引動,遂致目疾。
  3. 濕熱蘊結:若產後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常,濕濁內停,鬱久化熱,濕熱蒸騰上熏於目,則瞼緣糜爛滲出。

治法與方藥
外治之法,可參《本草綱目》所載,取覆盆子葉嫩汁漬眼。覆盆子葉性微寒,具清肝明目、收斂生肌之效,其汁外用可緩解目赤腫痛。用法為搗取鮮葉汁液,以紗布蘸取輕拭眼周,或以棉布浸潤後覆蓋雙目,每日二至三次。

內治當辨證施治:

  • 風熱證:宜疏風清熱,方用銀翹散加減,酌加菊花、決明子以明目。
  • 肝血虛證:宜養血柔肝,方選四物湯杞菊地黃丸,滋補肝腎以濡目。
  • 濕熱證:宜清熱化濕,方用龍膽瀉肝湯去柴胡,加赤小豆、薏苡仁以利濕解毒。

古籍考據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「產後目病,多因血虛受風」,強調養血祛風為要;《證治準繩》亦載產後目赤「不可專用寒涼」,恐傷脾胃生氣。此症治療需顧護產後氣血虛弱之本,外治與內調並行,方能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