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鑱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鑱針,又稱鑱針,是一種古代針具,是九針之一。《靈樞·九針論》中記載:「鑱針者,取法於巾針,去末寸半,卒銳之,長一寸六分,主熱在頭身也。」由此可知,鑱針的形狀與巾針相似,但末端較短,並且更加鋒利,長度為一寸六分。鑱針主要用於淺刺出血,治療頭身熱病及皮膚疾患等。

鑱針的使用方法如下:

  1. 將鑱針消毒後,用手持住針柄,針尖朝向病人。
  2. 在病人需要治療的部位,用鑱針淺刺出血。
  3. 出血後,用消毒棉球按壓止血。

鑱針的使用禁忌如下:

  1. 鑱針不可用於治療孕婦。
  2. 鑱針不可用於治療心臟病患者。
  3. 鑱針不可用於治療肝病患者。
  4. 鑱針不可用於治療腎病患者。
  5. 鑱針不可用於治療出血性疾病患者。

鑱針是一種古老的針具,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,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。因此,在使用鑱針之前,一定要諮詢醫生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