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開閉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開閉法
開閉法為中醫小兒推拿與外治法之一種,主要用於治療因風痰閉塞所致之昏沉不醒等閉證。此法源自清代醫家陳復正所著《幼幼集成》,屬傳統中醫急救與治療手法,結合藥物外熨與經絡理論,具有通竅醒神、豁痰開閉之效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閉證多因痰濁、風邪等病理因素閉阻清竅,導致氣機不暢,陰陽升降失常。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易受外邪侵襲,若風痰壅盛,閉塞脾之大絡(註:脾之大絡名為「大包」,位於腋下,為十五絡脈之一),則可阻斷氣血運行,使陰陽之氣不得交通,故見神昏不醒、藥食難入等症。此類閉證雖病情急重,然「原非死證」,若能及時疏通經絡、豁痰開竅,可令氣機復常而甦醒。
操作方法
開閉法以藥物外熨為主,結合推拿導引之術,具體步驟如下:
-
藥物準備:
- 取生菖蒲、生艾葉、生薑、生蔥各一握,搗爛如泥。
- 加入麻油與好醋,與前述四味藥同炒至熱。
- 以布包裹炒熱之藥團,製成熨包。
-
熨療部位:
- 從項背(督脈與膀胱經所行之處)起始,循胸腹、四肢依次熨之。
- 重點熨貼背部腧穴(如肺俞、脾俞)及胸腹任脈諸穴,以助宣通氣機。
-
作用機理:
- 菖蒲辛溫芳香,善開竅化痰;艾葉溫通經脈;生薑散寒解表;蔥白通陽散結。四藥合用,共奏溫通開閉之效。
- 麻油潤滑以助藥力滲透,醋性酸收,兼能軟堅化痰。
- 熱熨之法可溫通經絡,促使痰濁消散,氣血得行,陰陽自和。
適應範圍
此法不僅適用於小兒風痰閉塞之證,凡因痰濁、寒濕、氣滯所致之閉證,如中風閉證、痰厥昏迷等,皆可酌情使用。其特點在於透過體表經絡與藥物協同作用,避開內服藥難以吸收之困境,直接作用於病所。
與其他療法之關聯
開閉法與中醫「熨法」「膏摩」等外治法一脈相承,均強調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。清代《理瀹駢文》亦載類似療法,如用辛香走竄之藥敷熨膻中、背俞等穴以治痰壅。此外,此法與針灸「醒腦開竅」手法異曲同工,皆以通調氣機為要,體現中醫「治神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