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開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開提」詳解

「開提」為中醫治療學重要術語,其核心在於「開」與「提」兩大作用。「開」指祛除表裡之邪氣,疏通病邪外達之路;「提」則強調升發清陽之氣,使下陷之氣機復歸其位。此治法屬「解表清裡法」範疇,專門針對外有表證未解、裡熱已盛的複雜病機,尤常見於誤治後邪氣內陷之證。

病機與臨床表現

「開提」之證多因患者原有風寒或風熱表證,醫者未察病勢,過早投以瀉下藥(如大黃、芒硝),致表邪未散而反內陷,與裡熱相搏,形成「協熱下利」。此時病患除下利臭穢、肛門灼熱等裡熱症狀外,仍見身熱、口渴、喘促、汗出等表證未解之象,反映邪熱壅滯於肺胃、清陽不升之病態。

治法與方藥

「開提」法強調表裡雙解,以解表藥透邪外出,配合清裡藥瀉熱,佐以升提之品恢復氣機升降。經典方劑如《傷寒論》之葛根黃芩黃連湯

  1. 葛根:為君藥,性味辛涼,既能解肌發表透邪,又可升發脾胃清陽之氣,止瀉生津。
  2. 黃芩、黃連:為臣藥,苦寒清熱燥濕,專瀉腸胃濕熱,治熱利之標。
  3. 甘草:甘緩和中,調和諸藥,助葛根升提之效。

此方結構體現「開提」精髓:葛根解表升清,芩連清裡止利,共奏「邪去利止、表裡俱和」之效。

理論延伸

「開提」法不僅限於協熱下利,凡「表邪內陷、清陽不升」之證皆可化裁應用,如:

  • 暑濕挾表證:藿香正氣散加減,以芳香化濕、升清降濁。
  • 中氣下陷兼外感:補中益氣湯佐少量解表藥,標本兼顧。

此治法深刻反映中醫「給邪出路」與「調暢氣機」的治療哲學,亦彰顯「六經辨證」中表裡傳變的動態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