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開天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開天門
開天門,又稱推攢竹,為中醫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屬頭面部常用操作技法。其操作方式為從幼兒兩眉之間的攢竹穴(即眉頭)起始,沿額部正中線向上直推至前髮際處。此法首見於清代《保赤推拿法》,載:「先從眉心向額上,推二十四數,謂之開天門。」其名取「開啓天門、通達陽氣」之意,具發散外邪、調和氣機之效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循行:
開天門所經路徑涉及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。督脈總領一身陽氣,膀胱經主表,推拿此區域可激發陽氣升發,驅散表邪。攢竹穴為膀胱經要穴,具疏風解表、鎮靜安神之效,配合推法能強化經氣流通。 -
作用機理:
- 發汗解表:通過刺激額部皮膚與經絡,促進衛氣外達,適用於風寒、風熱表證所致感冒、鼻塞。
- 開竅醒神:額部與腦府相連,推拿可調節氣血上榮頭面,改善驚風、煩躁或神昏。
- 調和陰陽:額為「天庭」,屬陽位,推拿能平衡陰陽,緩解頭痛、眩暈。
臨床應用
- 外感病症:風寒感冒初期,見發熱、無汗,配合推三關、揉太陽穴以增強解表之力。
- 神志病證:小兒夜啼、驚惕不安,常與清肝經、搗小天心同用,以安神定驚。
- 頭面疾患:前額痛、目赤腫痛,可結合掐揉睛明、按壓合谷穴疏風明目。
操作要點
- 手法:以拇指橈側或食指、中指指腹輕柔直推,力度均勻,頻率每分鐘約100次。
- 次數:傳統以24次為基數,亦可依病情增減,如外感可推至50次。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上病下取,外治內效」思想,通過體表刺激調動內在氣血,為小兒推拿中簡便有效的代表技法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