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坎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坎廓
坎廓為中醫眼科八廓之一,乃以八卦方位命名之眼部區域。其名源自《易經》坎卦,象徵北方,屬水,與人體之腎、膀胱經絡相應。此概念首見於明代王肯堂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後為《審視瑤函》等醫籍進一步闡述,明確指出:「坎正北方,絡通膀胱之腑,臟屬腎。」揭示坎廓與腎、膀胱之生理病理聯繫。
坎廓與臟腑經絡之關係
中醫理論中,八廓不僅為眼部劃分,更為臟腑功能於目部之投影。坎廓屬水,對應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。腎主水,藏精,為先天之本;膀胱主氣化,司津液代謝。二者經脈皆上行絡目,故坎廓異常常反映腎與膀胱之病變。
臨床辨證要點
- 腎虛證候:若坎廓部位出現血絲淡紅、隱隱浮腫,或目澀昏花,多屬腎陰虧虛;若兼見畏寒、視物模糊,則可能為腎陽不足。
- 膀胱濕熱:坎廓血絲赤紫、纏繞密集,或伴目眵黏稠,多因膀胱濕熱上攻,常見於淋證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- 水液代謝失調:坎廓浮腫、色澤晦暗,可能與腎不化氣、水濕內停相關,如陰水證或痰飲上泛所致目疾。
與水廓之異同
坎廓與水廓皆屬北方,然水廓側重於「五輪」中之瞳神(水輪),直接歸腎所主;坎廓則為八廓之一,涵蓋白睛毗鄰區域,強調膀胱腑之影響。二者雖同源於腎系,但坎廓更注重「腑病及臟」之傳變,如膀胱濕熱久蘊可累及腎陰。
古籍論述補充
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坎位黑暗,腎之精華。」指出坎廓色澤變化可察腎氣盛衰;《目經大成》則強調「坎廓血絡如蟻行,必責之膀胱風熱」,進一步細分外感與內傷之辨證差異。歷代醫家多從坎廓形態、色澤、血絡分布等細節,推斷下焦病機,為眼科外障與內障診治提供依據。
坎廓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「臟象一體」之整體觀,臨床需結合四診,尤其望目辨絡,以窺探腎與膀胱之深層病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