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坎水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坎水廓乃中醫眼科八廓理論之一,屬《易經》八卦取象比類之應用。此廓位居眼之北方,應《周易》坎卦方位,坎屬水,故稱「水廓」。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《靈樞·大惑論》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上注於目」之說,後世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《證治準繩》等皆有闡發。
臟腑絡屬方面,坎水廓與足少陰腎經、足太陽膀胱經相應。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明言:「其臟屬腎,腑屬膀胱」,蓋因腎主水藏精,膀胱主津液氣化,二者經脈互絡,共司水液代謝。眼科診察時,此廓異常多反映腎與膀胱功能失調,如《審視瑤函》所載「水輪疾患,多與腎虛相涉」。
生理病理特徵表現為:腎精充足則瞳神黑瑩有光,膀胱氣化正常則目無浮腫。若見視物昏渺、瞳神散大或縮小,多責之腎陰虧虛;若目胞浮腫、淚液失常,則常與膀胱氣化不利相關。清代《目經大成》更指出:「坎水為病,有陰陽之分」,陽虛者多見畏光流淚,陰虛者易生內障。
辨證施治要旨當分標本虛實。腎陰不足者,宜六味地黃丸滋補;膀胱濕熱者,用八正散清利。然臨證需參合五輪八廓整體觀,如《銀海指南》強調:「水廓雖主腎膀胱,然與風輪(肝)、氣輪(肺)皆有生剋關係。」近代醫家更重視坎水廓與三焦氣化的關聯,認為水液代謝異常所致目疾,常需調理上中下三焦。
此廓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將眼部局部與全身臟腑、自然界物質屬性相聯繫,為眼科獨特診療體系之重要組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