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坎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坎下
坎下為推拿穴位名,又稱「氣池」,屬中醫外治法中常用之腧穴。其定位多見於小兒推拿領域,位於人體特定經絡循行處,與氣機調節密切相關。
定位與取穴
坎下通常指位於手腕部近掌側之凹陷處,具體位置可參照「氣池」之記載。在傳統經絡理論中,此區域與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等經脈相鄰,故其功能與氣血運行、心肺調節有關。
功能與主治
坎下穴主要用於調理氣機不暢所致之症,如胸悶、氣短、咳嗽等。於小兒推拿中,常配合其他穴位如「八卦」、「天河水」等,用於治療外感風邪、痰濕內阻等證。其作用機制在於疏通經絡、宣肺理氣,使滯留之氣得以疏泄。
操作手法
臨床操作時,多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揉、按壓此穴,手法宜柔和而深透。推拿時可配合特定方向(如順時針或逆時針)以增強療效,具體手法需依辨證而定。
理論依據
中醫認為,坎下穴所在之位屬「坎卦」象徵,與腎水相應,故其調節作用亦涉及下焦氣化。透過刺激此穴,可間接影響三焦氣機,使水液代謝與氣血運行趨於平衡。
此穴之應用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經絡學說」之結合,亦反映推拿療法「以通為用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