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柯逢時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柯逢時(生卒年不詳),字巽庵,湖北武昌人,清代中醫學家、文獻學家。光緒九年(1883年)進士及第,仕宦之餘潛心醫道,尤精於醫籍校勘與醫學教育,對中醫文獻傳承貢獻卓著。
醫學文獻校勘成就
柯氏以嚴謹的考據學方法整理醫籍,其校刻著作涵蓋本草、傷寒、兒科等領域,體現其「以經證醫」的學術思想:
- 本草學:重刊《經史證類大觀本草》三十一卷,參校多種版本並附《札記》二卷,考訂藥物基原與炮製異同;另校《本草衍義》二十卷,凸顯宋代藥物理論精要。
- 傷寒學:系統整理傷寒系列典籍,包括宋本《傷寒論》單行本、龐安時《傷寒總病論》六卷,以及錢聞禮《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》四卷,補入郭雍《傷寒補亡論》二十卷,呈現傷寒學派多元脈絡。
- 臨床實用醫籍:校勘元代曾世榮《活幼心書》三卷,保存兒科診療經驗,反映其「崇實致用」的學術取向。
醫學教育與傳承
柯氏於武昌創設醫館,親授生徒,其教學特點有二:
- 文獻與臨床並重:指導學員參與校書實踐,如《大觀本草》校勘團隊即由館中培養。
- 考據訓詁之學:強調醫籍文字辨訛,以《札記》形式註明版本異文,開清代醫書校讎風氣之先。
學術影響
後世評價其校刻本「辨章學術、考鏡源流」,如《傷寒總病論》校注釐清龐氏「寒毒說」與仲景原文關係,《活幼心書》整理本成為清代兒科重要參考。其工作奠定晚清醫籍復興基礎,影響及於近代中醫文獻學發展。
(按:柯氏生平事蹟散見於地方志及醫書序跋,其醫學思想可從校刻凡例與按語中窺見,體現乾嘉學派對中醫文獻研究的滲透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