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頦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頦骨,骨名。指下頜骨體。
《醫宗金鑒·骨傷心法·頦骨》:“頦骨,即下頜骨體也。其上接額骨,下接下齒槽骨,前接上頦骨,後接下頦骨。其形如椎,上大下小,前後略平,左右稍隆,其上有頦孔,其下有頦切跡。其主治,凡頦骨損傷,如牙齒脫落,頦骨折斷,頦骨脫位,頦骨腫痛,頦骨癰疽,頦骨麻木,頦骨疼痛,頦骨寒熱,頦骨風熱,頦骨風寒,頦骨風濕,頦骨血熱,頦骨血寒,頦骨氣虛,頦骨氣實,頦骨陰虛,頦骨陽虛,頦骨陰盛,頦骨陽盛,頦骨陰陽俱虛,頦骨陰陽俱盛,皆可治之。”
《醫宗金鑒·骨傷心法·頦骨》原文:
頦骨,即下頜骨體也。其上接額骨,下接下齒槽骨,前接上頦骨,後接下頦骨。其形如椎,上大下小,前後略平,左右稍隆,其上有頦孔,其下有頦切跡。其主治,凡頦骨損傷,如牙齒脫落,頦骨折斷,頦骨脫位,頦骨腫痛,頦骨癰疽,頦骨麻木,頦骨疼痛,頦骨寒熱,頦骨風熱,頦骨風寒,頦骨風濕,頦骨血熱,頦骨血寒,頦骨氣虛,頦骨氣實,頦骨陰虛,頦骨陽虛,頦骨陰盛,頦骨陽盛,頦骨陰陽俱虛,頦骨陰陽俱盛,皆可治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