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咳嗽上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咳嗽上氣
病證名,出自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:「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陽明太陰。」此證屬中醫「咳逆上氣」範疇,指咳嗽兼氣逆上衝之症,其病機多與肺氣失宣、痰濁壅滯,或臟腑氣機逆亂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犯肺:風寒、風熱之邪侵襲肺衛,肺氣壅遏不宣,氣逆而上,發為咳嗽上氣。
- 痰濁內阻:脾虛生濕,聚濕成痰,痰濁上犯於肺,阻滯氣道,致肺失肅降而氣逆。
- 肝火犯肺:情志失調,肝鬱化火,木火刑金,肺氣上逆而咳喘。
- 肺腎虛損:久病耗傷肺腎之陰,虛火上炎,或腎不納氣,氣浮於上,發為咳逆。
臨床表現
- 咳嗽頻作,氣促喘逆,甚則胸悶氣急,難以平臥。
- 或見痰多黏稠,咯吐不爽;或乾咳少痰,咽乾口燥。
- 舌脈依證型而異:外感者舌苔薄白或黃,脈浮;痰濁者舌苔厚膩,脈滑;肝火者舌紅苔黃,脈弦數;虛證者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證型辨治
- 風寒束肺:咳嗽氣急,痰白清稀,治宜宣肺散寒,方如三拗湯加減。
- 痰熱壅肺:咳喘痰黃黏稠,胸悶,治宜清熱化痰,方如桑白皮湯。
- 肝火犯肺:咳引脅痛,面赤口苦,治宜清肝瀉肺,方如黛蛤散合瀉白散。
- 肺腎陰虛:乾咳氣短,腰膝酸軟,治宜滋腎潤肺,方如麥味地黃丸。
經絡關聯
《素問》提及「過在手陽明太陰」,提示咳嗽上氣與手太陰肺經、手陽明大腸經密切相關。肺經主氣司呼吸,大腸經與肺相表裏,二者氣機失調可影響肺之宣降,故針灸治療常取太淵、合谷等穴以調理氣機。
此證須結合四診詳辨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