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咳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咳血

證名

  1. 定義與病因
    咳血,又稱嗽血,指咳嗽時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,其血源自肺臟。此證首見於《濟生方》,多因外感風熱燥邪、肝火犯肺(木火刑金),或陰虛火旺灼傷肺絡所致。《醫林繩墨·血論》云:「從嗽而來於肺者為咳血。」《赤水玄珠》進一步區分:「嗽出痰內有血者,名咳血,亦云嗽血。」
  2. 病機與辨證
  • 外感風熱燥火:症見喉癢乾咳、痰少帶血、口乾鼻燥,或伴身熱骨楚,脈浮數。此因燥熱傷肺,肺絡受損,治宜疏風清熱、潤燥寧絡,方選《桑杏湯》或《千金麥門冬湯》加減。
  • 肝火刑金:症見乾咳陣作、胸脅刺痛、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,兼心煩易怒、頭脹頭痛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此屬肝鬱化火,上灼肺絡,治宜清肝瀉火、和絡止血,方用《柴胡連梅散》或《瀉白散》合《黛蛤散》。
  • 陰虛肺燥:症見痰中帶血絲、午後潮熱、盜汗顴紅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此因肺腎陰虛,虛火內擾,治宜滋陰降火、潤肺止血,方選《六味地黃丸》加麥冬、五味子,佐以阿膠、百合、紫菀等。
  • 氣陰兩虛:久咳不止,氣短乏力,痰中帶血,形體消瘦,治宜益氣養陰,方用《異功散》加阿膠,或《四君子湯》加黃芪、鱉甲、麥冬。
  1. 古籍論述補充
    《張氏醫通·諸血門》強調:「咳血者,因咳嗽而見血,或乾咳,或痰中見紅絲血點……此雖肺體自燥,亦為火逆,咳傷血膜。」指出火熱之邪與肺絡損傷的關聯。對於陰虛火動之咳血,《景岳全書》建議以《生料六味丸》加茜根、烏賊骨,兼用童便以降火止血。
  2. 與嗽血之鑑別
    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提出:「咳血者少痰,其出較難;嗽血者多痰,其出較易。」二者雖同屬肺系出血,但痰量多寡與病機深淺略有差異。

相關疾病
咳血常見於現代醫學之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、肺炎、肺癌等疾病,然中醫辨證重在病機與臟腑關係,非僅對應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