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咳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咳血是指肺部或氣管出血,在咳嗽時排出,通常伴有痰血混合或血絲。如果痰少而血多,或者出血量很大,稱為咯血。

咳血這個名詞來自於《內經》。《丹溪心法》把它稱為「咯血」,而《證治要訣》則稱之為「嗽血」。隨後也有人對咳血、嗽血、咯血做更細微的區分,但這些區分在臨床上並沒有多大意義。值得注意的是,歷代醫學文獻中將咳血稱作吐血的也是有的,例如《金匱.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》篇中提到「煩咳者,必吐血」;而《傷寒論》則總稱之為「亡血」。因此後來有人把嘔血和咳血合稱為吐血。儘管血液都是從口中排出,但是疾病的部位不同,名稱和概念上仍需嚴格區分。

【常見症狀】

外感咳血:突然咳嗽帶血痰,伴有惡寒發熱,喉嚨癢,頭暈頭痛,胸痛;或者鼻子乾燥,口乾,舌苔薄黃,脈搏快數;或口苔薄白,脈搏浮緊。

肺熱壅盛咳血:咳嗽帶黃色血痰,咯血量較多,血色鮮紅,口乾口渴,喉嚨乾痛,常伴有發熱,胸腹疼痛,急躁易怒,便祕小便深紅,舌頭呈紅色,舌苔黃,脈搏弦滑快數。

瘀阻肺絡咳血:咳嗽帶血痰或吐血沫,心悸,咳嗽持續不止要依靠倚息才能較舒服,胸悶刺痛,脣色青紫,面色暗滯,眼窩深黑,舌頭呈紫暗色或有瘀斑,脈搏沉弦澀或弦遲結代。

脾肺氣虛咳血:咳嗽咳血持續時間長且不易痊癒,出血量較少,血色暗淡,咳嗽時痰白,面色蒼白,怕冷,精神疲倦乏力,心悸呼吸急促,聲音細弱懶言,食慾不振,大便稀軟,舌色淡,舌苔薄白,脈搏沉細或芤。

陰虛火旺咳血:乾咳少痰或痰粘黏難以咳出,咯血鮮紅,血量較多而痰量較少,反覆咳血不止。午後臉頰發紅,體溫輕度升高,心煩意亂,手腳心熱,喉嚨乾渴,出汗盜汗,乏力,可能伴有遺精夢泊,或陰部灼熱感,腰背疼痛,舌質紅,少或無苔,脈搏細數,兩尺脈搏無力。

【鑒別分析】

外感咳血:這種情況多由於肺陰不足,內熱盛者,感受到風熱、暑熱、秋燥等外邪,無法正常排出,使得內外兩種熱勢相互助長,傷及肺絡,導致咳血;或者由於肺部有實熱,同時被風寒邪氣入侵,風寒束縛肺部,使陽氣鬱結不得順暢,內在的熱氣跟肺熱相合,進一步助長肺熱化為火,也可以引發咳血,這種情況又稱為「寒包火證」。外感風熱引起的咳血,必定伴有身體發熱和口渴;外感風寒引起的咳血則常見頭痛和惡寒,這兩種情況可以通過這些症狀來區分。對於外感風熱咳血,可以使用桑杏湯治療;外感風寒咳血則可使用麻黃人參芍藥湯治療。

肺熱壅盛咳血與外感風熱咳血:肺熱壅盛咳血多是由於外感六淫邪氣侵入,使肺部無法宣降,導致熱氣、火氣、燥氣形成;或者由於憤怒傷及肝臟,肝臟鬱結形成火氣,肝木克金;或者是因飲酒過度,熱熾之氣積蓄在胃部,上燻著肺部,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肺部熱氣壅盛,燥火蔓延,以致咳嗽時帶有血痰。肺熱盛主要表現為喉嚨乾痛、口乾口渴,黃色痰液,咳嗽頻繁等症狀;如果出現急躁易怒、胸腹疼痛、口苦喉乾等症狀,則是肝火過盛的情況。與外感風熱咳血不同的是,肺熱壅盛咳血並不會伴隨惡寒發熱、喉嚨癢等表證。治療以清肺瀉火,並且配合止血藥物,可以使用瀉白飲和十灰飲的結合治療。

肺熱壅盛咳血與陰虛火旺咳血:肺熱壅盛咳血是由於肺部熱氣壅盛,火勢旺盛,從而影響到肺經;陰虛火旺咳血則是由於陰虛,火氣旺盛,損傷到肺部。陰虛火旺咳血的特點是乾咳少痰或者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