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客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客氣

1. 運氣術語
客氣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重要概念,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,又稱「客運」,指在天之氣,即三陰三陽之氣的動態變化。客氣與主氣相對,主氣反映一年中固定的氣候規律,而客氣則代表每年變動的氣候特徵,二者共同構成五運六氣理論的核心框架。

客氣的運行分為六步,分別為:

  • 司天之氣:主管上半年的氣候,位於三之氣(即第三步),影響春分至秋分之間的氣候變化。
  • 在泉之氣:主管下半年的氣候,位於終之氣(即第六步),影響秋分至春分之間的氣候變化。
  • 左右四間氣:包括司天左間、司天右間、在泉左間、在泉右間,分佈於司天與在泉之間,協助調節氣候的過渡與變化。

每步客氣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(古代計時單位),形成完整的氣候周期。其中,司天與在泉之氣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,司天統攝上半年,在泉統攝下半年,二者相互呼應,決定一年的氣候特徵與疾病趨勢。

2. 外邪侵襲
在《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中,客氣亦指外邪侵入人體的病理因素,與「同氣」(即人體正氣)相對。此處「客」有外來、暫時之意,強調邪氣從外侵犯,與人體內在環境不相協調。外感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或疫癘之氣,皆屬客氣範疇,其致病特點為發病急驟、變化多端,與正氣相爭而引發疾病。

學術延伸
客氣的運行規律與干支紀年密切相關,通過推算每年的司天、在泉及間氣,可預測氣候異常與疾病流行。例如:

  • 少陽相火司天之年,氣候偏熱,易見火熱病症;
  • 太陰濕土在泉之年,濕氣盛行,易發濕邪困脾之證。

此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將自然氣候與人體健康緊密聯繫,為臨床辨證與養生防病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