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孔志約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孔志約,唐代醫學家兼官吏。嘗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、弘文館大學士之職。唐顯慶四年(659),奉敕與蘇敬等人共同修纂《新修本草》,孔氏為本書寫序。尚著有《本草音義》二十卷,未見行世。

孔志約,字仲約,河南洛陽人。生卒年不詳,約活動於唐高宗永徽至顯慶年間。他曾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、弘文館大學士之職。唐顯慶四年(659),奉敕與蘇敬等人共同修纂《新修本草》,孔氏為本書寫序。尚著有《本草音義》二十卷,未見行世。

《新修本草》是唐代官方編纂的第一部藥物學專著,也是我國藥學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著。它收載藥物1892種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卷,上卷載藥物104種,中卷載藥物1267種,下卷載藥物521種。書中對每種藥物的名稱、形態、產地、採集、炮製、性味、歸經、功效、主治、附方等都有詳細的記載。《新修本草》的編纂,標誌著我國藥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。

孔志約在《新修本草》中所寫的序,是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。他在序中對《新修本草》的編纂目的、體例、內容等作了詳細的說明,並對其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論述。孔志約的序,對研究《新修本草》的編纂過程和內容,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
孔志約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,他對我國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他的著作《本草音義》是一部重要的藥物學專著,對後世的藥物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孔志約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,對我國藥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