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口津,是指口腔中的涎液。俗稱口水。口津也被稱為涎液。

根據《醫學入門》的說法,口津是人體津液的一種,是脾胃消化生成的,它上升到口腔,因此被稱為口津。

《醫宗金鑒》中也提到,口津即涎液。它的來源是脾胃,上升到口腔,因此被稱為口津。口津的性質是甘溫的,它能滋潤乾燥,主治口渴、消渴、口腔津液不足等症狀。

《本草綱目》中也有提到口津,它與涎液是相同的。它的味道是甘甜的,氣味溫和,性質潤澤。口津進入脾胃、肺經。主治口渴、消渴、津液不足等症狀。

口津具有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口渴、消渴、津液不足等症狀。

以下是一些方劑舉例:

  • 生津止渴:生地黃、麥冬、天花粉、沙參、玉竹、麥芽、甘草。
  • 滋陰潤燥:百合、沙參、麥冬、天花粉、玉竹、麥芽、甘草。
  • 治療口渴、消渴、津液不足:生地黃、麥冬、天花粉、沙參、玉竹、麥芽、甘草。

在使用口津時要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口津是脾胃之精,過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等食物會傷害脾胃,導致口津減少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過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等食物。
  • 口津具有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但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。

參考資料:

  • 《醫學入門》
  • 《醫宗金鑒》
  • 《本草綱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