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口菌
定義
口菌為中醫病名,指口腔或牙齦上腫起之病變,其色紫黑,形狀如菌,多因火熱毒盛、血熱鬱結,兼氣滯血瘀所致。此症亦可見於舌面,稱「舌上口菌」,屬心火熾盛之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火盛血熱:過食辛辣厚味或情志鬱結,致陽熱內生,火毒上攻口腔,灼傷血絡,瘀血凝滯而成腫塊。
- 氣滯血瘀:氣機不暢,血行受阻,局部氣血壅滯,與熱毒相搏,發為紫黑硬結。
- 心火熾盛(舌上口菌):心開竅於舌,若心經積熱上炎,則舌面生菌狀腫物,伴見舌紅、煩躁等症。
臨床表現
- 口腔黏膜或牙齦處突起腫物,色紫黑,質硬或潰爛。
- 舌上口菌多伴舌質紅絳、灼痛,甚則影響言語與吞咽。
- 全身或見口乾、便秘、尿赤等熱象。
治療原則
-
內治法
- 瀉火解毒:黃芩、黃連、梔子清瀉三焦火毒。
- 涼血散瘀:赤芍、丹皮、生地黃清熱涼血,佐乳香、沒藥活血散結。
- 心火熾盛者:導赤散(生地、木通、竹葉、甘草梢)加黃連、連翹以清心瀉火。
-
外治法
- 冰硼散:局部吹敷,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- 漱口方:金銀花、蒲公英煎湯含漱,清熱化濕。
相關文獻
- 《喉科明辨》指出:「心火熾,生舌上」,強調舌菌與心經熱盛的關聯。
- 「牙菌」一症與口菌病機相近,均屬火毒上攻,然病位有異,治法可互參。
附註
口菌之症需與「牙疳」、「舌疔」等鑑別,後者多伴潰爛流膿,病因或涉濕毒或虛火,臨床當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