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口甜,又稱口甘,最早見於《素問·奇病論》中,描述了口甜這一症狀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口甘只是脾癉(一種疾病)的症狀之一,不能認為口甘就等同於脾癉。

口甜的成因可以是脾胃熱蒸或脾胃氣陰兩虛。

脾胃熱蒸導致口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過食辛辣肥甘的食物,使得體內產生過多的內熱,這些食物會造成胃內氣上溢,最終導致口甜;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受到外界濕熱的感染,這些濕熱會滯留在脾胃中,與榖氣相搏,從而上升蒸發並導致口甜。臨床上,這種情況下還會伴隨著口渴喜飲、多食易飢、脣舌生瘡、大便乾結、舌紅苔燥、脈數有力等症狀。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以清熱瀉火為主,治療輕微的可以使用瀉黃散,有合併腑實的情況可以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脾胃氣陰兩虛導致口甜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年老或長期患病,導致脾胃的氣虛和陰虛,這樣會產生虛熱和脾津受損的情況,進而引發口甜。臨床上,這種情況下表現為口乾但不多飲水、氣短乏力、沒有食慾、脘腹脹悶,大便則可能是軟便或乾燥。治療這種情況需要增強氣血養脾胃和滋養陰液,可使用益氣健脾和胃的方劑,如張石頑的補中益氣去升、柴加蘭香煨葛根。也可以使用七味白朮散加山藥、石斛、蓮子等藥物治療。

口甜是脾胃熱症的症狀,前一種情況屬於實熱,主要症狀表現為口渴喜飲、便祕、尿黃、舌紅苔黃、脈數有力;後一種情況則屬於虛熱,表現為食慾不振、神疲乏力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在治療時,對於前一種情況可以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直接折實火,對於後一種情況則可以使用補氣滋陰的藥物來緩調。

【文獻引用】《世醫得效方》提到了脾冷前口甜。《張氏醫通》提到了口甘,描述了脈搏弦滑且嘈雜的情況,這是屬於實火的表現,可以使用滾痰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