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吻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口吻瘡,又名肥瘡、燕口。常因脾胃濕熱上攻口唇,或先天遺毒所致。小兒多患之。症見口角生瘡,色白糜爛,疼痛微腫,濕爛有汁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:「足太陰為脾之經,其氣通於口,足陽明為胃之經,手陽明為大腸之經,此二經脈並俠於口。其腑藏虛,為風邪濕熱所乘,氣發於脈,與津液相搏,則生瘡,恆濕爛有汁,世謂之肥瘡,亦名燕口瘡。」

治宜清熱、除濕、瀉火。可選用三黃涼膈散等加減。

參見燕口瘡條。

口吻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,多發於小兒。其主要症狀是口角生瘡,色白糜爛,疼痛微腫,濕爛有汁。

口吻瘡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脾胃濕熱上攻口唇。脾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其功能正常與否,直接影響到口腔的健康。當脾胃功能失調,濕熱內生,就會導致口角生瘡。
  2. 先天遺毒。如果父母一方有口吻瘡的病史,那麼其子女也有可能患上口吻瘡。

口吻瘡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清熱解毒。可以使用三黃涼膈散、黃連解毒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  2. 除濕利水。可以使用茵陳蒿湯、五苓散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  3. 瀉火通便。可以使用大黃蟅蟲丸、火麻仁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
口吻瘡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口腔清潔。飯後漱口,睡前刷牙。
  2.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口角生瘡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