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口形六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口形六態
口形六態,又稱口形六候,是指以口部外形的六種變化,作為辨證的參考。即張(口開不閉),主病虛;噤(口閉不開),主病實;僻(左右斜,口角緩急),主肝經風痰;撮(上下唇緊聚),主邪正交爭,正虛邪盛;振(寒慄鼓急,上下振搖),主陽氣虛;動(開合頻繁),主胃氣將絕。
張
張,指口張開,不能閉合。多見於虛證,如氣虛、血虛、陰虛等。
噤
噤,指口閉合,不能張開。多見於實證,如痰飲、食積、水腫等。
僻
僻,指口角歪斜,不對稱。多見於肝經風痰,或肝陽上亢。
撮
撮,指上下唇緊聚。多見於邪正交爭,正虛邪盛。
振
振,指寒慄鼓急,上下振搖。多見於陽氣虛衰。
動
動,指開合頻繁。多見於胃氣將絕。
古籍原文
《素問·舉痛論》:「口張不閉,為虛;口噤不開,為實;口僻,為肝經風痰;口撮,為邪正交爭,正虛邪盛;口振,為陽氣虛;口動,為胃氣將絕。」
《醫宗金鑒·口形六候》:「張,虛也;噤,實也;僻,肝經風痰也;撮,邪正交爭,正虛邪盛也;振,陽氣虛也;動,胃氣將絕也。」
參考文獻
- 王唯工主編,《中醫診斷學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12年版。
- 吳中偉主編,《中醫診斷學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13年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