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纏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纏法

纏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一指禪推法之變法,特點在於操作時頻率極快,每分鐘可達200次左右。其名「纏」取自動作綿密纏繞之勢,強調手法輕靈迅捷,力道均勻滲透,以達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之效。

操作要領

  1. 指端著力:以拇指指端或羅紋面接觸施術部位,餘四指自然屈曲或舒展,保持腕部鬆而不僵。
  2. 懸腕發力:腕關節微懸,依靠前臂擺動帶動拇指快速往返移動,動作細膩如絲纏繞。
  3. 緊推慢移:雖頻率極高,但於局部操作時需控制移動速度,使勁力深透而不浮於表。

作用原理
纏法承襲一指禪推法「以指代針」之理,透過高頻刺激激發經氣運行,尤擅化解氣滯血瘀。其速而不躁的特性,能有效鬆解筋結、緩解痙攣,適用於頭面、頸項等肌肉纖薄處,或需重點刺激的穴位(如合谷、太陽穴等)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頭面部疾患:如頭痛、牙痛,以纏法施於相關穴位,可引氣上行、開竅止痛。
  • 軟組織損傷:針對急性扭挫傷初期腫脹,纏法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,消腫散瘀。
  • 內科調理:配合特定經絡穴位,可調節臟腑功能,如纏中脘穴助脾胃運化。

與一指禪推法之異同
二者皆以拇指為施力點,但纏法更重「速」與「密」,適合淺層組織及點狀穴位;傳統一指禪推法則講求深層透達,多用於慢性痺症。手法選擇需依病位深淺、證候緩急而定。

纏法之精妙,在於以柔制剛,以速取效,體現中醫推拿「剛柔相濟、動靜結合」的治療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