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纏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纏耳,病名。系指耳中常出白膿,聽力下降的病證。本病多由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所致。治宜排膿解毒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參見聤耳條。

纏耳,又稱纏耳聤,是一種耳部疾病,以耳內流膿、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有關。臨床上可見耳內流膿、耳痛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、排膿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等。

纏耳的病因病機

纏耳的病因主要與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有關。濕濁痰毒內蘊,阻塞經絡,使耳竅失通,則可出現耳內流膿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此外,外感風寒、風熱等邪氣,亦可導致本病的發生。

纏耳的臨床表現

纏耳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耳內流膿:為本病的主要症狀,膿液多為白色,量較多,可伴有耳痛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 2.耳痛:多為刺痛或脹痛,可伴有耳鳴。 3.聽力下降:聽力下降可為輕度或重度,嚴重者可導致耳聾。 4.其他症狀:如頭痛、頭暈噁心、嘔吐等。

纏耳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
纏耳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耳內流膿、耳痛、聽力下降等。此外,還可根據耳鏡檢查,可見耳道內有膿液,鼓膜可有充血、水腫等。

纏耳的鑑別診斷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鑑別:

1.中耳炎: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,以耳痛、耳流膿、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。但中耳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,而纏耳多由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所致。此外,中耳炎的耳痛多為急性疼痛,而纏耳的耳痛多為慢性疼痛。 2.聤耳:聤耳是一種耳部疾病,以耳內有聤屎阻塞為主要特徵。但聤耳多由外耳道耵聹栓塞引起,而纏耳多由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所致。此外,聤耳的耳內流膿多為黃色,而纏耳的耳內流膿多為白色。

纏耳的治療

纏耳的治療應以清熱解毒、排膿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、耳穴埋豆等治療。

纏耳的預防

纏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外耳道耵聹栓塞。 2.避免受涼,以防風寒、風熱等邪氣侵襲。 3.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。 4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纏耳是一種耳部疾病,以耳內流膿、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有關。臨床上可見耳內流膿、耳痛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、排膿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、耳穴埋豆等治療。

纏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外耳道耵聹栓塞。 2.避免受涼,以防風寒、風熱等邪氣侵襲。 3.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。 4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