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纏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纏耳(也稱纏耳聤)是一種耳部疾病,以耳內流膿、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。其病因主要與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有關,也可能與外感風寒、風熱等邪氣有關。患者常見耳內流膿、耳痛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

纏耳的治療應以清熱解毒、排膿止痛為主,一些常用的方藥有龍膽瀉肝湯和黃連解毒湯。另外,針灸、拔罐和耳穴埋豆等治療方法也可以配合使用。

預防纏耳的方法包括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外耳道耵聹栓塞,注意避免受涼,提高體質以增強免疫力,並注意飲食,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
纏耳和其他一些耳部疾病(如中耳炎和聤耳)有一些鑑別診斷上的不同點。中耳炎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,耳痛多為急性疼痛,而纏耳的耳痛多為慢性疼痛。聤耳則是由外耳道耵聹栓塞引起,耳內流膿多為黃色,而纏耳的耳內流膿多為白色。

綜上所述,纏耳是一種耳部疾病,發病與濕濁痰毒上犯耳竅有關,臨床表現為耳內流膿、耳痛及聽力下降等症狀。治療上需清熱解毒、排膿止痛,預防上則需保持耳部清潔、避免受涼、注意飲食以及提高免疫力。